(煽情標題)(自己寫到笑出乃XD)
出國交換時拍的照片,好像是在里加 |
之前有用過chatgpt跟AI對話來協助自己爬梳一些議題。
chatgpt在使用的時候,可以跟AI下指令,像是"請你做為一位專業的OO"來分析或解答我的疑問。"
最近滑到一篇文章,提到微軟的Copilot使用gpt4,這幾天就在跟Copilot玩耍(?)。
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人際衝突,我會有很明確的情緒反應如生氣、被冒犯、委屈等,所以我知道一定有不對勁,但是我對於"被冒犯"的內容,和哪裡不對勁不合理,是不完全清楚的。
這部分大概跟我媽一直都是走忍耐路線有關,我也被養育出了"盡力包容忍耐"的性格,連帶的我的界線觀念很模糊,在某些領域很難為自己爭取應有的權益,因為那些應該有的權益是什麼,我可能都不清楚,都是隱隱約約知道好像有什麼不太對勁。
很常發生的忍耐情境,是被男性長輩干涉我想要做的事,或是沒有邀請也沒有詢問,就要聽長輩們發表評論和人生道理。
長大一點才開始思考,這也算是種不被尊重的經歷?
因為對方常常是在沒有先了解我個人的需求和想法的情況,就給予主觀建議。
其實覺得小時候不被男性尊重的經歷,真的是蠻大的創傷耶。
這裡的不尊重,包含了漠視或侵犯自主權,或是隱私的侵犯。(忽地想起最近才把"我。厭男"看完,裡面在談厭惡男權)
華人社會很常在未經邀請的情況,主動給出評論、意見和建議,經典款像是,跟親友提及在感情上遇到的問題,在當事者沒有尋求評論或建議的情況,親友就提出對當事者伴侶的評判和意見,是對於感情這個私人領域的侵犯。
(喔不過這個現在網路上好像也很多Q)
我自己以前也會犯這種錯,也許現在偶爾也會,總之也只能自己多覺察留意,關愛親友的方式很多種,總是能學習其他的回應方式。
有時候對方說出來,是希望情感上能夠有人同理和被接住,不一定需要解決方案。
更何況,解決方案需要量身打造,需要足夠了解當事人的私人需求,每一個人的需求不一樣,不能主觀的一概而論。
在遇到感覺被冒犯和干涉的情況,我已經能夠說出我的不愉快,表達希望對方怎麼做、尊重我的界線,然而我發現我的感受和需求被聽到了也被接受了以後,我仍然有怒氣,怒氣沒有馬上消失?
對此我感到困惑,便乾脆拿這題來問Copilot,Copilot寫出的建議還不錯,分享過來XD (竟然是因為這個寫了篇文章
====以下是欸哀寫的啦=====
保持情緒穩定和不受他人言詞影響是一個學習和培養的過程。
以下是一些建議,可以幫助你不被他人的言詞影響你的情緒:
∎ 自我意識:
意識到你的情緒是你自己的,而不是由他人的言詞所決定。你有權利控制你的情緒。
∎ 距離感:
不要過度投入他人的評論或意見。保持一定的距離,讓你能夠客觀地看待事情。
∎ 自我價值:
肯定自己的價值和自尊。不要讓他人的言詞影響你對自己的看法。
∎ 選擇性忽略:
學會忽略不必要的評論或批評。不是每個人的意見都值得你的關注。
∎ 尋求支持:
如果你感到受到影響,不要獨自承受。與朋友、家人或專業人士討論你的感受,尋求支持。
總之,不被他人的言詞影響情緒需要自我意識、距離感和自我價值。這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不要害怕尋求支持。
=========AI分隔線======
生成性AI實在是蠻驚人的,文風看起來蠻自然,AI協助生產內容實在是一種趨勢吧,現在已經看到很多人用AI圖配文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