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6日 星期五

| 平衡。說英文的創傷 02

16-17年交換時拍的,忘了在哪

找了LCT同學幫我做能量平衡,沒想到說英文的焦慮來自於今生的經歷,是來自第一次出國以後,被要求寫一封英文信的故事。

/

在說故事以前,我想先聲明一下我對於前世今生經歷的看法。

今生的經歷看似比前世容易回憶,然而人腦會自動腦補一些片段來合理的連貫一些記憶碎片,所以我對於今生記憶比較模糊的片段都會保持一些懷疑態度。

甚至是,一個誤解了真實世界發生了什麼事的經歷,也仍然可以形成諾大的創傷。

當事人記得的部分,對整體世界而言,或許不真實而且有所誤解,然而對當事者而言,當時在在他的身心內部形成的糾結、想法和感受,都是真實的。

即便誤解有機會揭開化解,在誤解的當下,當事人的創傷可能已經成形。

差別在於,每個人有基本的韌性跟復原能力,能夠化解短時間大量產生的衝突和糾結感受。

然而,如果那個誤解的時間拉的稍長,當事者又在無意間深化了這份創傷,或是不同的創傷之間開始糾結沾黏,那往後的復原之路多少會走得比較困難漫長。

不過,崎嶇的路總有特異的風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經歷點滴成就了每一個宇宙的精彩。

這個年代也不乏管道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人們,箇中滋味不再是只有自己品嘗,多少可以找到類似心路歷程的人們互相引導和鼓勵。

/

回頭講故事。

那次出國是我爸帶著我和弟弟跟團去日本,那是我第一次出國,開心的不得了。

出國本身沒事,有事的在後面。

我家的天才老爸特別愛閒聊,買個東西排個隊時常會跟人搭話。

那趟去日本,我爸不知道在哪認識了一個住在日本的婦女,對方好像跟台灣有點淵源。

還留了email給對方,問題是他不會用email。

沒想到,對方後來真的寫了email給我爸,印象中是日文信或英文信,我爸看不懂,就叫我幫他回信。

那時候我15歲,大概是我第一次想辦法用外語跟外國人溝通。

小時候的我熱愛日本文化,國中那時背日文50音、唱動漫歌曲,還抄寫了一本動漫歌詞。

現在有日本人來信,當時的焦慮混雜著興奮,一邊查單字,擔心誤解對方的意思,一邊很努力要確認自己理解和表達的意思沒有錯誤。

對方在信裡傳達了某種想念,好像是想念台灣或是想念我爸??

我當時接收到的感覺是都有,某種嫁到異鄉的孤獨?

我按照我爸的意思簡單回了信,大意打打招呼,有提到是女兒幫爸爸代筆。

我記得我爸也沒太放在心上。

對方回信了。

她在信裡說,希望是我爸親自回信。

我傻了。

我好像有再說明我爸不會英文所以是由我代筆。

後來對方沒有再來信了。

我當時陷入一種委屈和糾結,感覺自己無辜遭殃。

加上這情境太過詭異,我覺得要再問我爸或我媽都很奇怪。

我就直接把這段記憶塞進地毯中的地毯裡。

直到做能量平衡時才掀開來。

看見我當時對父親的不滿、擔憂、生氣,我意思也沒表達錯誤,卻有某種遭致誤會的感覺。

還有生氣爸爸老是把,他如果會英文現在成就一定不只這樣掛在嘴邊,卻沒有身體力行的付出努力,透過"投資小孩教育"要小孩代勞。

當時的我,甚至產生了一個想法是,如果英文不好,就不用面對這種壞事。(可見我真的很氣😂)

後來把當時相關的想法感覺,都盡量地說出來和找到,進行了能量平衡。

最後我還剩下一些體感,結果不需要跟體感說話,也不是要一般的能量平衡手法。

竟然是要開始英文對談😂😂😂

我的確是特別找了一位英文啵棒的心靈平衡師,我哭笑不得地開始說英文。

心靈平衡師用英文詢問我、引導我,我回答我焦慮著說錯話、被誤解、就沒有人會對我感興趣,想再多花時間認識我了。

聊著聊著,

當她問到,那個過去的小女孩,現在感覺怎麼樣了呢?

我回答,害怕沒有人想跟我當朋友。

: oh, silly girl, 我願意跟你當朋友阿。

我聽到那句溫柔的silly girl,覺得像是被一個慈祥的大人接住了一般。

在訴說的過程裡,也意識到,對耶,成熟的大人其實會耐心的等待你說話,就算有一兩次誤解,也不會徹底拒於門外,況且,就算有誤解,只要誠心道歉,對方多少會願意再聽你說說看。

我看見自己的反應,也是來自於過往被大人沒耐性的養育的創傷。

要急著反應又不能犯錯,犯錯了會被修理,反應不夠快也會被修理。

那個修理不見得是肢體的暴力以對,有時候是言語或情緒態度,是一種被粗暴的對待的感覺。

現在長大了,漸漸也看懂,會粗暴的對待他人的人,通常對待自己也很粗暴,也是個不懂得溫柔對待自己的人。

心靈平衡師還提醒了我,溝通大概3成靠言語,言語自然需要不斷的精進學習、多練習、多修正,其他7成是態度、氣質、舉止等等的因素影響。

焦慮曾經淹沒我,或者很多時候會淹沒我,大多源自於害怕犯錯或害怕不夠好的恐懼。

可是如果回歸到真心的渴望,心與心的連結,當一個人真心想要溝通,渴望關係幸福,誠懇的態度會讓人願意耐心的聽,那份誠願也會推動人精進聽與說的能力。

事情不是不困難了,而是我們變得不畏困難了。

<延伸閱讀: 平衡。說英文的創傷 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