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許下承諾,生命開始轉變



最近下定決心報名了國外的瑜伽師資培訓,好巧不巧隔一週便遇到「瑜伽與阿育吠陀」的講座,老天爺啊,進修行程實在是給我排得又剛好又滿。

講座的老師曾經去印度當地學習阿育吠陀,阿育吠陀在當地有醫院,一些療法跟療程的操作和原則,跟中醫有些微妙的雷同之處。

中醫跟阿育吠陀最明顯的不同,大概是阿育吠陀重視皮膚,他們有精油按摩和乾粉按摩的保養方法。

整體而言,阿育吠陀是預防醫學,多數的調養都是往「平衡」的方向調整。

太多的就削弱或減少,太少的就使它增加。

照片上的這本書,是老師推薦的阿育吠陀實用書籍,我翻了一下,主軸像是圍繞著生活,生活上需要保養或調整留意的貌似都有談一點。


講回來報名師培,報名之後我的身體敏感程度有明顯的改變,意識上也不斷的在調整,實在是難以形容自己正在經歷什麼。

培訓的單位寄來一封落落長的信件,裏頭寫了幾項培訓之間要預先準備的功課。

除了閱讀英文書籍、寫心得,還有日常練習的準備,瑜伽練習必不可少,有趣的是她們也提出了每日靜心練習,並且建議寫日記。

顯然轉化的過程,不會只發生在培訓期間,而是在對自己許下承諾要進修成長,渴望有所轉變,也願意實修執行,從要進入培訓以前,一切轉化已然開始。


就跟今天閱讀瑜伽書讀到的,如何進入體位法很重要,離開體位法的過程也一樣重要,每一個過程都是重要的。

對於這個每一個過程的重視,我好像開始有不一樣的體會。


一切早在進入體位法以前,就已經在發生。


一個人的意識、專注焦點,身體的準備、肌肉的啟動、筋膜的潤滑,還有周遭環境的意識,空氣的流動,好多好多的準備同步在發生著。

就像一個人的呼吸,一吸一吐之間,也在影響周遭空氣的流動和空氣溫度。

反過來思考亦是,周圍空氣的流動或凝滯,以及溫溼度,也在影響著身處其中的每個人。

這些細微的意識轉變,焦點的改變,感知的改變,如果沒有試圖用文字紀錄,是如此稍縱即逝。

如今的我嘗試著,一邊開啟不同以往的瑜伽練習,一邊捕捉這些精微巧妙的時刻。


最後,順便聊聊瑜珈不只是體位法。

瑜珈有八肢,體位法排第三,體位法的修習是為了後面的深層靜心做準備。


事實上,在修習體位法之前,前面還有兩個部分要準備。

八肢瑜珈的修行是有順序的,第一是Yama持戒,首先要練習非暴力、不說謊、不偷竊、不貪婪並有所節制。

第二是Niyama內修,內修的內容是關於潔淨、滿足、自律、學習及奉獻。

以上兩點是摘要講座的內容,我當初上空中瑜珈培訓時,老師也有介紹到八肢瑜珈,當時在前面兩點之中,還有提到"精進"。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瑜珈練習,其實很不容易?XD


瑜珈練習需要自律精進,同時也需要對自己誠實,不貪婪意味著不過度練習、也不過度獲取知識,非暴力的部分,很直觀的包含了不暴力對待身體。

身體不平衡、不舒服、不暢通,自然很難靜下來,很難保持長時間專注靜心的狀態。

透過體位法的練習,把身體準備好,後面要進入深層靜心就容易多了。


以及,在瑜伽練習裡會自然的做到收攝感官,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體/身心上,可以說,持續的練習瑜珈,會增加對自己身體的認識,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收穫~~


#我是雙雙

#瑜伽不只是體位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