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千迴百轉。2025 春季 篇三

2025。攝於大鵬灣

每個家庭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長期難解的問題,彷彿家族慢性病一般,只是這裡談的慢性病不是身體上的疾病,而像是一種進步甚微的行為和心靈。

家族裡的問題人物,就像是集合了家族的行為慢性病於一身。
失衡的層面甚深且廣,並擁有豐富的小我鞏固其自身。

就系統的角度來看,這位問題人物,能成為頭號問題人物,周遭的人也可能有貢獻。

當問題人物身上,具有被我們壓抑進潛意識、丟進地下室的特質,我們也容易把這份被排擠和壓抑的特質,投射到“問題人物”身上,讓我們可以繼續”不整合及容納“一些不被待見的特質。

當我們投射了一些不討喜的特質和想法在對方身上,而對方又不自覺的接受投射的同時,他可能就更難脫離這種“我就是問題人物、我很糟糕、我總是辦不到”的角色定位,在系統中持續扮演同一個糟糕的角色。

當我們有意識的收回投射,對方也有意識的拒絕被投射,大家可以相對自由的在系統中進行角色的流動,可以發展自身潛質、展現多樣的內在面向,讓系統能以更生機勃勃的方式運作及成長。
   
反之,即便我們依然有投射,會互相吸收和放出投射,系統依然有自我成長的動力和推力,會創造改變的可能。
只是人在其中,被無意識推著走的時候,會感覺到許多的摩擦和不適。

也是人足夠痛苦了,在不斷想要改變別人的歷程上,痛多了痛夠了,才開始學習從自己身上找解方。

.
/

在我和我爸的互動中,有許多溝通不良的時刻,甚至我家人和我爸也時常有溝通上的摩擦。

我最近去上LCT生命中心療法複訓,聽同學分享自家故事,使我在回顧這個部分時,心中冒出一個比喻來跟同學形容我家的狀態,就是天啊我爸怎麼好像我家的慢性病XD

當然這麼說,對他來講不甚公平,只是想到這個觀點和隱喻,突然覺得有點好笑。
另一方面,我意識到,噢我和家人可能真的投射了一些東西在我爸身上,讓他更不容易從一個“沒耐心、擅自下判斷、男性說教”的系統角色中脫離。

而且,這樣也會使我自己困在,我還是很想要“改變他、改善他”的思維行為模式。
因為看到的都是他的不好和我們之間的困難,我會失去自身的平衡與歸於中心的穩定。

我可不可以接納,我們之間當下真的溝通不良,而且不一定能好轉?
我可不可以接納,此時的自己,對於父親的溝通方式非常的沒有耐心?
我可不可以接納,我們的不同,同時又立下清楚的界線和自我尊重?
我可不可以接納,其實我也一樣沒有那麼的...好?

.
.
/
.

我還是有跟父親強硬溝通的時候,通常都是在表達自己不被尊重感到不舒服,或是對於什麼事情狀態,他做了什麼讓我感覺到很困難,我並不喜歡的挫折和氣憤。

生氣的情緒,對我來說是讓我可以表達這件事我的困擾程度和強度,但我不會因此說出人身攻擊的話語,我會生氣的說明,對方做了什麼,對我造成的困擾和困難是什麼,這讓我感覺受挫又無力,我希望可以不要再這樣(清楚事例),我希望怎麼樣(具體作法)。

我依然不覺得這是個長足的進步、良好的狀態,好高標準哈,但我回頭想想,起碼我不用再壓抑自己的感覺,當下有說出來,情緒過得比較快。

以前的我,時常在我生氣表達之後內疚,感覺像是傷害了爸爸,我很擔心我的生氣會讓他傷心。

但是過往有許多生氣的時刻,是因為沒有被尊重,其實我真的有權利去表達我的生氣,以及我也有被尊重的需求。

過往的無法表達裡面,有一個很深刻的傷心和創傷是,”說出來也沒有用。“
這裡頭混合了被忽視的創傷。

我至今依然不明白,為什麼我爸可以在承認錯誤與道歉以後,過了幾天、一週、一個月,就再犯同樣的錯誤、上演類似的劇碼,再次花大量時間溝通,讓我爸認知到我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我在哪裡感覺不被尊重或是難以配合。

核心問題不變,劇本只改了一點點。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上演。

每天像是新的一天,是否真的遺忘,是否真的存在著昨日。

我某種層面上知道,但不敢相信,他真的忘記了,另一方面又感覺到被忽視,依然想要抱持期望,去看見,過了二十年他真的有改變有成長,一個人在心靈上的成長,並不會真的被收回和遺忘。

噢,我突然就這麼寫了篇氣噗噗的文章,本來預計要講的是另一個故事,看來今天就是先寫這個,幫助我爬梳一些事情。

而且文章寫一寫還冒出肩膀痠的體感,看來接下來要幫自己做LCT處理一下了XD

#雙雙覺察
#溝通和生氣
#家族慢性病
#雙souwithlov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