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忽然有個體悟。
有的關係像是迴力鏢,每一次互動以後就像拋出了迴力鏢,關係看似遠離,過一段時間以後自然會再相聚,過程中不需要費力追尋,也不需要刻意改變自己。
通常我們會在關係看似疏離時,會緊張的想要做些什麼來改善局面,不管是反省檢討自己,還是努力往前跑追向對方,或是大聲呼喊要對方做出改變來配合,不外乎是害怕彼此就此走遠,害怕失去、害怕被拋棄,害怕再次面臨我可能是不被愛的、我不夠好、無價值感、匱乏枯竭世界毀滅(?)等等的負面感受。
當然,頻率不對了,過度讓人費心或痛苦的關係,應該斷捨離的狀態是另一回事。很痛放不掉,可能是自己不願離開痛苦的心智模式,或是這些互動經驗裡頭真的有些東西還可以讓彼此瞧一瞧,促成雙方成長。
這邊談的是,本身具有相對大的空間與彈性的關係。
這種關係不容易被看清楚,是因為若沒有放心放手讓對方跟自己走遠,也不會有機會看見原來關係會再回來,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過程太痛苦,或者要考量CP值(時間精力有限嘛),就乾脆放棄徹底斷聯不再碰觸。
而且讓彼此走遠違反了人的一般邏輯,疏遠久了以後可能會失去關係,而害怕失去是人的自然反應,越害怕越想緊抓想辦法控制,控制的方式百百種,希望關係更美好更有愛因而作出各種努力,努力的背後也可能是恐懼做為推動力,因為太害怕失去了,甚至是過度美化對方,害怕失去以後將不再可能擁有同等美好的關係與伴侶經驗。
會痛苦,是因為心智放錯了焦點。
其實不管關係如何,回頭問一句,你照顧好自己了嗎? 你有沒有辦法一個人也感受到被愛,有沒有辦法給自己愛? 在關係裡,要給出的第一個承諾可以是,我承諾給我自己幸福快樂,然後才是對關係的承諾。不在關係裡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我承諾給自己幸福快樂,然後就會明白焦點要放在哪裡了。
健康的自私,照顧好自己,將幸福推己及人是自然而然的事。
追求超越與至福也是一種自然,這樣想想,我們好像也沒什麼真正走偏的時候,總是被生命帶著走,然後逐漸知曉自己、他人與世界,一切的經驗都是生命本身,都是一種活生生的、具有生命力的體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