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帶家人做瑜伽,微小而踏實的疏通


*照片是玩具總動員的叉奇!太可愛了,看到它的布偶好驚喜~

上完9月的Tapas來台工作坊以後,我興沖沖的想要跟家人分享新的腳本(part script),想讓家人體驗看看。
*腳本(part script)是TAT裡頭會用到的引導句,裡頭不只幾句話而是有一個連貫的篇幅。

當然要不要做TAT是取決家人的個人意志,我介紹完就沒有再多說干涉。

家人聽完以後,倒是跟我說,比起做TAT,他現在比較想做瑜伽,問我能不能帶他做,我說當然好啊!

我們跑去客廳鋪了兩張墊子,家人點播他最近愛聽的歌,開啟我們小小的瑜伽墊上旅程。

我將焦點轉向自己的身體中心和內在,閉起雙眼,聆聽直覺帶領靜心。
這次的引導詞跟先前有著些許的不同,直覺引導我,關於身旁的人,我們這次要做的呼吸引導,可以導向更深的、更為基部的地方。

於是,我說出「吸氣的時候把氣吸到你的會陰,吐氣的時候,想像吐氣吐到你的腳底板。」

我也跟著在嘗試體會其中的差異,吸氣吸到會陰,感覺氣息像是充滿了整個驅趕和骨盆腔底,我的身體意象像是個充氣娃娃哈。

由於練習的時間是早上,家人也沒有想要太用力鍛鍊,我帶的就是我平常使用的伸展、扭轉、站姿練習,以及一點點的平衡練習來喚醒腿部肌肉和意識上的專注。

在坐姿分腿前彎的練習裡,我讓家人用手扶著骨盆後方薦椎的位置,來協助自己維持脊椎伸直伸長,並找到骨盆前傾後再前彎的感受。

家人在這個動作裡,留意到自己平常的坐姿習慣,平常習慣骨盆後傾,用腰來穩定坐姿,所以在這個練習裡,要做到骨盆前傾就發覺有些困難。

我很開心他有這份覺察,真的是很好的一個覺察和發現,小小的動作練習,就能讓我們留意到平常對於身體的使用習慣,要不要微調這個習慣就看個人,「發現它」總是關鍵的第一步~

做完一輪瑜伽練習以後,家人跟我說他的耳朵打通了,他才發現自己的耳朵原來有點悶住。

經他一講,我也發現練習過後,我的整個耳朵鼻腔整個是暢通的,好像更為打開了。

我知道瑜伽在更進階的學習裡有所謂的yoga therapy ,或是養生保健的阿育吠陀瑜伽,也會運用體位法來做療癒。

雖然非刻意為之,但順著直覺做到一些讓身體更為舒暢的動作,並實際見聞到其效果時,我仍然感覺很驚喜,也深深的覺得這個領域真是無窮無盡。

#雙雙練瑜伽
#瑜伽探索
#身體自癒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