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認識一位從商多年的遠親,大家在餐桌間聊到當雇主或當員工的考量。
現代人對於職涯的選擇較開放,在物質生活相較不虞匱乏以後,大家會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型態,把生活型態納入工作選擇的其中一個要點,當老闆/雇主不再一定是比當員工更好的選擇。
我想遠親大概對於當老闆這件事深有體會,便起頭跟他聊,當老闆的有苦也不能跟員工傾訴、抱怨,沒辦法要求員工跟自己站在同樣立場,因為老闆是老闆,公司沒錢了要去找錢,沒人才要去找人才。
怨不得他人,要扛起來承擔。
他回應我說,以前齁,我們都說做事業做事業,你看這個事業裡面,就有個"業"字。
我瞬間在腦海中閃過好多理解,和新的融會貫通的洞見,包含了"事""業",所以說做事業,某層面來說可以理解成正在服事"業"。
做事業,也可以說正在做跟"業"有關的事情。
所以辛苦啊、壓力啊、責任啊,在所難免。
而且這麼說來,所謂的創業,不也是這麼回事嗎。
創業是你正在創造"業",業代表了在人世間的影響力,也代表一份責任。
你不可能發揮了大量的影響力,卻沒有相應的責任要扛。
那份責任更像是一種平衡的力度,可以繼續推行某些事物、循環,讓其生生不息,不至於讓自己垮掉、讓別人垮掉,同時又不會太輕盈力道不夠,讓事情推行不了、發展不起來。
換句話說,創業是一種創造自身影響力的方式。
要創大一點的業、小一點的業,看似可以自己決定沒錯,不過自己能否hold住、他人和環境是否能配合,影響的層次越廣,越需要縝密的規劃。
需要自身對人性、人世和自己有足夠的瞭解,才能駕馭這些業,為自己和社會帶來正向的影響。
#這種舊認知和新認知瞬間串聯的感覺很爽
#開心聊天長腦袋XD
#雙souwithlov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