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抽牌。反思] 奧修禪卡 - 接受性

今天抽牌問"我與源頭的關係"和"我與自己靈魂的關係",沒想到兩種都抽到"接受性"。

傾聽是進入神的殿堂的基本奧秘之一。傾聽意味著被動性,傾聽意味著完全忘掉你自己,唯有如此,你才能夠傾聽。

─── 奧修禪卡 - 接受性

源頭讓我看見祂全然的接受我,不論我是怎麼想祂、認知祂,祂都靜靜的等待、關照著我。


我想到我最近察覺的"情緒逃避",我發現我遇到對方發脾氣時,我會用"超理智"、"打岔"的方式應對,貌似理性的給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卻只是讓對方更生氣,讓我再次意識到這種回應方式的不對勁,我明白我沒有用同理的方式對待他,我感到挫敗,建立新的回應方式真不容易,同時也慶幸自己很快地察覺到了這些。

沒有好好傾聽,急著給出意見,會使對方感到"我不夠好"、"你不懂我"的挫敗,於是更生氣了,生氣裡可能還混雜著不被支持的傷心。

我想到,如果我跟自己、跟源頭說話的時候,源頭不斷的給我意見,我會有什麼感覺呢? 我會感覺好嗎? 還是感覺不被信任呢? 

然後就明白了源頭的安靜,安靜的聆聽,也能夠支持對方。

不需要說太多的話,表達我願意聆聽你,這樣的耐心和接納,就已經是很大的愛。

我的回應方式,反映出了我的"情緒逃避",因為我不知道怎麼接住對方的情緒。

我當下以為我有先接住自己再反應,其實我仍然不自覺的隔離情緒,所以我以為我很平靜,實則不然,而我隱約可以感覺到一種被壓抑的恐懼與慌張,我不擅長處理"憤怒"、也不懂得優先照顧自己的感受,保護自己。

當下看到對方的生氣,雖然不是因我而起的事件,我的內在仍然警鈴大作,立刻封鎖線拉起來,防止自己去"感受對方",內在被觸動的是小時候爸媽不斷爭吵的記憶,我驚嚇又害怕,無能為力的感覺包圍著我,我動彈不得,只得藉由麻木、斷開感受來防衛。

而我,也可以接納跟聆聽我曾經的無能為力。

我已經做的足夠好了,這樣子鼓勵自己。

當我用很高的標準看待自己,我總會覺得哪些應對可以再改善,讓對方少一些挫敗受傷、多得到一點支持。然而,我也很需要支持,如果我還沒辦法很好的支持對方,我更要記得回頭先支持自己。


一切,從自己開始練習起。

會受傷,也可以,我知道我並沒有抱持著傷害的意圖去說那些話,我知道我沒有接住他,這不完美,但這些是OK的。

我不需要每次都做得很好,他可以接住他自己,是我害怕他感受不到我對他的愛和關懷,是我害怕他因此討厭我、又要離開。

我的害怕造就了我的控制,但我不需要控制每件事、每個發生。

他們可以做他們自己,我也是。

他們可以選擇放棄關係,我也是。


在放棄、放下之中,也有新的可能性存在。


我想起媽媽傷心地對我說話,她失望疏離的說,她決定要放下我們了,不再插手任何事,不再管我們。

她口中的"放下",讓我感到怪異,裏頭混雜著希望與絕望。

那句話瞬間勾起我的不安、我對母愛的渴望,我害怕她不再愛我,好像小時候害怕被拋棄的感受,我飛快的回話說,媽不是這樣,我不是這個意思。


與此同時,我感受到一絲得逞的既視感。

母親透過拒絕的姿態要把我拉回去,我看到我對母親的依賴與依戀,以及母親對我的深深依賴,還有控制。


原來,我一直都很害怕,母親不要我了、不愛我了。

一直以來,母親總是讓我們的焦點放在"父親讓她很痛苦、她感覺被拋棄、她要離開",一切關乎他們,她害怕被拋棄的感受好強烈好強烈,強烈到我感覺不到自己的害怕被她拋棄。

因為她如此扮演著受難者,如此營造著我沒人要、我很可憐、孩子我們相依為命的感受,母親這麼依賴我,我也讓她賴著,減緩她害怕被拋棄的不安。

我從沒想過,在我努力的建立個人界線、劃清界線以後,她會反過來表現出,那我也不要你了的樣子,把我這個女兒也丟掉、在心裡拒絕掉,她就不用再感覺那麼受傷了。


我好驚訝,我真的好驚訝。

同時又看到,這跟她對父親,是一樣的脈絡。

討好過頭、犧牲過多、承受不住了,一邊表現出拒絕、要拋棄對方,一邊期待對方更努力地想要留下自己,來安撫自己、向自己證明不會被拋棄的,對方這麼有反應、還想跟我連結,我還是夠好的吧,我還是值得被愛的吧,用這些drama說服自己讓自己心安,卻又感到如此疲憊。


愛,真的不用這麼累。

愛,真的也不用這麼掙扎。

愛,可以是很輕鬆、平靜的。

我們需要回頭先照顧自己的不安,你照顧你的,我照顧我的。

讓一切不再是,因為你不安,所以你嘗試把我變成"令人安心的"。


安心以後,

我願意再與你交會,交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