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瑜伽。情緒的釋放



上週六的行程很微妙,週六下午有蕾蕾舉辦的小湛畫畫班三階同學會,我大概幾天前就開始跑內在課題,直到週六前一晚睡不著,也已經意識到是親密關係的課題"愛我的人他想來就來,想消失就消失",引發我不被尊重、不被重視和在乎的童年創傷。


我沒有選擇做 TAT 幫助自己,我只是終於願意去跟那個隱約難受的感覺待在一起。


當我把專注力放在"愛我的人他想來就來,想消失就消失"這個句子,我回想起嬰兒時期的自己,期待父親靠近來看看我、抱抱我、跟我玩,我渴望父親的關注和愛。

我卻感覺到,他看了一下我,然後就離開了。


嬰兒時期的我,沒有行動力能夠去找爸爸、去主動尋求關注,我只能默默的承受和等待,等待爸爸有空了,等待爸爸回來全心全意的愛我、陪伴我,然後我就會感覺像是回到天堂,終於被愛擁抱,再次感覺完整。


嬰兒時期的我,還沒有語言能力,我沒有辦法說出我需要更多的陪伴、更專心的陪伴,我沒有辦法讓對方知道我的需要,我在情感上的需求。


更甚者,這些難受的、孤單的、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重要的情緒,我不知道怎麼處理,沒有人安撫我,真正理解我的需要,這使我產生絕望的情緒,這些大量的、難以排解的情緒,使我像是泡在情緒水池,而我只好靜靜的等待時光流逝,等情緒的水在每天必然升起的陽光之中曝曬而轉化消失。


我對於某些情感關係的放不下,一部分來自於我下意識的渴望複刻過去的情境,並且希望在這之中獲得新的經驗,圓滿過去未能完成的渴望。


這是一種個人的未竟之事,會下意識尋找能跟自己再次共同演出該情境的人,一直到我們圓滿了這份課題的學習,也許是釋懷了遺憾和執著,也許是其他的一些什麼,最終會是我們能夠自由的做出新的選擇,並且心情是輕鬆平靜的。


這一次的覺察與釋放,帶領我走向一個新的體會。

我知道對方(曾經的感情對象)沒有選擇我,不是我不夠好,不夠討人喜歡。

這時候的我開始能夠自問,我能不能尊重對方的選擇。

是的,無論基於什麼理由,他本來就有自由意志和權利不選擇我。

我能不能去尊重,對方有他的過去、他的想法、感情觀和價值觀,尊重我們彼此之間的差異,同時,也尊重我自己。


連帶的,嬰兒時期的我期待父親成為一個完美的保護者、照顧者,即便他曾經讓我失望了,現在這個已經長大成人的我,能不能帶著同樣的尊重,尊重過去父親曾經的選擇,尊重他曾有的過去、想法以及他曾做過的一切努力,甚至是曾經失誤犯錯的部分。


我們都一樣是來地球投胎,一樣來向生命學習,這部分的我們是平等的。


.

.

/


走了一段這麼深的功課,當下有許多情緒在體內蕩漾。

上週六早上,我恰巧排了一堂瑜伽課,那位老師穩定又溫柔,我在課前透露了我當下情緒挺滿,也在課後向老師詢問了我在體位法中的感受和練習深度的分寸拿捏。


我感謝老師當我的貴人,給予我那5-10分鐘的接納和討論。


在拉伸左髖前側時,隨著伸展加深,我感受到越來越多情緒上湧,內在小聲叫喊著我快受不了了,那使我無法保持平靜,也無法維持一個較深而長的呼吸。


我將身體上提,減少拉伸角度,即便如此我還是感受得到好多的悲傷和委屈浮現, 但是似乎是我還可以負擔的情緒強度,我選擇停留在這個深度。


課後我詢問老師練習深度的拿捏,老師提及我們每天狀況不一樣,像是我昨天睡不好,可能我做到哪裡對那天的我就已經太多了,可以收回來一點等等的。


也是透過持續的練習與覺察,事後回顧我們才會慢慢知道,什麼時候我們適合做到哪裡就好,什麼時候我們適合多挑戰自己一些。


包含選擇學習的對象也是一樣的,人有百百種,老師有百百種,大家都各有優缺點,沒有人是完人。


不過,我們可以向所有的經驗為師,我們的生命經驗就是我們的老師。


.

/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做結,可能是近日的感觸,也可能是我還在沉澱和思考的主題。


上師(老師)或許可以指引你,然而,你才是你生命的主人。


#我是雙雙

#學習情緒調節

#生命的困局是用來打破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