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線上購書連結
我還蠻喜歡不定時來個整理的,先前也看了好幾本關於斷捨離跟整理的書,不外乎就是想要有更舒適、令人滿足、輕鬆的生活空間。
在斷捨離幾次以後,開始覺得一直丟掉過去曾經也很喜歡的物品,或者是因為比起留下物品、更渴望有點空氣感的空間,就把一些相對無感、少用的東西丟掉或送掉,這樣做有哪裡怪怪的。
雖然斷捨離的確有其作用,可以(暫時)增加空間、被很喜歡的物品圍繞,可是到後來,逐漸發現我一直在努力要自己"割捨",看似這樣一切就會變得更好,可是我在割捨後,其實也不會就此滿足。
因為我持續在成長和變化,喜愛的東西、需要的東西自然也會變化,甚至是,我開始意識到,也許光是丟東西來增加空間已經不夠了,下一件需要做的事說不定是換個更大的居住空間,讓許多的物品可以繼續服務我、支持我成長和生活,而不是只讓物品們從我身邊來來去去、只有短暫支持我一段時間。
所以這一次,被指導靈推播的這本整理書,就很有趣~
重點不再是強調整理和斷捨離,整理只是過程和工具。
書中強調,最重要的是,當事人有什麼夢想和理想。
當有一個空間是被打造來支持自己的夢想,人自然而然就會願意改變,放下不再需要的東西,而把思考的重心轉移到如何滿足自己渴望、如何圓夢等等的事情上。
夢不一定要很大,也可以是邀請別人、親友來作客喝咖啡這種小事,重點是這些事能不能給當事人帶來活力和滿足感。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點是,分享了許多銀髮族生活空間的整理要點,像是保留"生命線"、不求完美、有空再慢慢整理就好,生命線是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也就是滿足生存需求的 - 平日生活的動線,這個動線務必要淨空。
整理時以生命線不阻塞為原則,來開始整理空間和物品。
抱持體貼的心,明白這些物品對於銀髮族來說別具意義,有時甚至是陪伴他們度過寂寞的支持來源(像是想寫信給親人而蒐集的大量郵票),去了解對方的需要,有時候可能靠親友多給予陪伴,他們也就不那麼需要再仰賴物品的陪伴了,而能慢慢做出一些改變。
裡面談到不少關於動線的安排,還有常用物品收納時以"可以一秒拿出"為原則,這個我也想要嘗試看看~
當收納步驟太多、稍微麻煩,人性難免會開始懶散,所以作者就提供"以可以一秒拿出"的原則來放置物品,這樣自然容易養成隨手把物品放回去的習慣。
還有乾脆設立"隨手放box",這個巧思我也覺得很棒~
是因應人性弱點而做出的規劃,而且對體力不佳的銀髮族也友善許多,至少東西有歸處,四周不會雜亂,心情自然舒暢。
大概分享到這邊~裡面tips不少,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來看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