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陣子透過大量看書沉澱更新自己,從薩古魯談業力、內在喜悅工程、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量販解密、神奇藥繪1&2、人類圖你與世界和解的開始,到今天剛看完的「病態型自戀」。
今天主要想分享「病態型自戀」這本書,連結在此: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4682
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跟「渣男:病態人格」很像,都是談病態自戀人格的行為分類、剖析。
結果這本比我預期的更巧妙有趣~
作者用故事來解析加害者、被害者的心思感受,後面多講解一塊受害者可以怎麼見招拆招,反思過去有沒有類似經驗,用問句點出此受害者經驗的核心是什麼,像是「你是否對於不受重視、不把自己看在眼裡的人事物特別敏感?」、「你需要運用哪些資源才能好好重視自己?」。
這些問句的設計和引導,可以讓有類似經歷的人反思自己內在真正遭遇、感受了些什麼,同時賦予力量,讓當事者不會只是停留在解析過去,而是引導思考「我可以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看見自己是有資源的。
最讓我驚喜的是「剝奪喜悅」的分類解析,書裡的故事舉例有很多包含了會讓人們有異樣感,但又無法具體說明是哪裡不對勁的情境。
剝奪喜悅就是其一,一種微妙的操控、削弱對方力量的方式。
啟發我的書中舉例是「讓你許願想要什麼禮物,最終刻意買了其他的東西給你」,如此剝奪喜悅的作法。
這樣的行為,暗示著對方「你不值得被在乎、被好好對待,不值得被愛。」
讓我發現原來自己曾經遭遇類似事件,當時的感覺以羞辱最為明顯,其他的不舒服感受則難以言明,而被我遺忘。
我曾經收到一份許願而來的禮物,對方後續又用話語讓我對於「我許了這個願」有罪惡感,當時的我以為是因為吵架、對方在氣頭上所以這樣,沒有清楚認知到對方在做惡意的情緒操控,對方不甘願看我純然開心。
以往我少寫這樣的分享,一方面是擔心自己太往「我是受害者」的方向思考,反而困住自己。
看了書以後,倒是反省起自己「過分原諒他人」的部分,沒有正視自己過份天真之處。
或許靈魂有慈悲大愛,然而人身就要放任他人操控侵擾、惡意在情緒上施虐嗎?
甚至我也會看見自己不經意要去侵擾別人的部分,哪些部分是可以接受的調皮?哪些又是因為曾經受害而出現的無意識平衡行為? 我不想繼續活在加害被害的循環裡,就得多學習、多覺察囉~!
哎呀,練習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也許哪天可以坦然的說的更多一些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