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1日 星期二

[日常。省思] 要被如何影響,是自己的決定







前幾日聽舅舅談及教育的"愛與榜樣",對話中被問到我未來有什麼打算、現在的薪水夠生活嗎,我如實回答,同時心中感受到一絲波瀾。


那個波瀾起伏,讓我察覺我對自己的狀態仍有不接納。

夜已深,心腦卻靜定不下來,我雙手掌心貼著頭頂,意外地很快有了安撫的作用,思緒不再像陀螺打轉。

我向內問自己,怎麼了?為什麼有不舒服的感受?



我才發現當時的波瀾裡有害怕,害怕自己不是好榜樣。

在家族裡,我是小一輩的孩子群裡年紀最長的一個,也曾經是書念得最好的一個。

順著感覺與記憶的流,我想起外婆在我考上好高中時送我的金鍊子,那是我第一次收到來自外婆的禮物,也是最後一次,沒過多久外婆便病逝了。


我想起外婆總是用服務表達對我們的愛,她活過貧窮的時代,總是勞動著生活。


我想起媽媽說,外婆年輕時很打拼,想出人頭地。

我不知道金鍊子是否代表她對我的驕傲與欣慰。


我回顧過往,明白了這一份遺傳與努力想證明自己夠好的心。

我的害怕是我認為我沒有做為好榜樣,擔心給家族晚輩裡的表妹帶來不好的影響。


此時內在指引我看見,表妹多麼有力量,正努力負責的過自己選擇的人生。


內在告訴我,當我說了一些話、做了一些事,要對別人產生什麼影響,不完全是我能控制的,反之,要接受什麼樣的影響,要怎麼樣被影響是每個當事者可以為自己決定的。


那就好比飲食與消化,身體會篩選適合自己的養分進入,不適合的便放棄排除,甚至我們也有轉化的功能,也有調和的能力,可以協助自己處理"垃圾食物",能夠拆解消化、重新整合後讓其為自己所用。


內在說,當然那不代表我們就要常常丟"垃圾食物"給別人,不代表做垃圾事說垃圾話都沒差。只是我可以去看見,每個人都是一個偉大的生命,而我也可以稍微放下對於"好榜樣"的自我期待,畢竟我們現在也看見了那是條陳舊的信念框架。


每個人會自己決定什麼是自己的榜樣,榜樣是什麼樣,也是由自己怎麼定義幸福,想要怎麼樣過人生來決定的。


說起來,還真的是受權威式的壓迫教育影響太深了欸,才會有這種要當榜樣什麼的想法吧XD 

榜樣本來只是一個可以接近的樣子,代表一種發展的可能性,卻被用成了模板的概念,要大家一模一樣的"好",只有遵循了特定的成就狀態才叫做好、有價值、有意義。


想想若用更貼近本質的概念思考,成為榜樣,擁有榮譽感,內在的渴求大概就是對價值感和意義感的渴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