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蠻長一段時間平靜,沒有被周遭人事激起內在的不舒服,也可能是蠻孤僻沒跟太多人互動,也就沒那麼容易被戳到(?)
不過剛剛被戳到了😭
每次被外來事件激起情緒都是一份往內走的機會,雖然過程不舒服,也不一定解的開,還是嘗試著看看自己怎麼了,他人怎麼了,到底可以怎樣更好應對。
======
後來發現我反應這麼大,是因為底層有舊的類似傷痛被觸及😳
有種想要證明自己的感覺,證明自己能力的需求與渴望。
======
事情很簡單,一位長輩跟我分享交車瑕疵影片,他想到我弟第一次買車沒經驗,可以留意。
他的出發點是關心。
我提到交車時我有在旁邊一起看,他笑著回說你看不懂。
我內在開始生氣了,為什麼要批判我沒經驗不懂呢!一邊質疑自己,這真的是批判嗎?可是我覺得不舒服了....。
以往大概就會繼續卡在這裡迴圈,雖然現在也還是,哈哈哈哈哈哈。
但是過去被這位長輩說你沒經驗不懂啦,你經驗不夠不懂啦的次數,似乎還不少....。
我回答我有比較其他也要交車的車子外觀,加上搭過試駕的車,算是看過其他車的車況,稍有了解。
一邊為自己說明解釋,一邊感覺越來越不舒服,是委屈的感覺啊。
想起吵架書提到的,與人爭論千萬不能解釋自己,一但開始解釋就處於劣勢,而是要直接質疑對方評論回去🤣
我總是在這種迴圈,感覺被批評了、誤會了、否認了,然後很努力解釋自己說明自己,最後在嘴裡感覺到苦味,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又說不上來,原來是委屈的感覺。
剛剛才想明白,或許下次我可以這樣回答,你這樣說,我感覺有點委屈。
我沒有經驗,可是我有其他的經驗跟能力,讓我可以解決眼前的問題,我懂得運用觀察與比較,了解正常的理想的車應該是什麼狀態與樣貌,進而發掘是不是重大瑕疵。
或許我會出錯,但這沒有關係,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觸特斯拉呀。
在感覺不舒服的一開始,我想到的是,他說你不懂啦,那只是他的認知,不見得與事實掛勾,他沒有預先詢問及了解我有沒有做功課,而是直接下定論,你沒買過車你就是不懂,對此我感覺被否認、委屈。
因為對我而言這是一句不需要說的話,我們的對話也可以很正常而順暢的進行,他可以提醒,但不需要批評。🤔😤
或許他想要強調他比我更有經驗這樣的印象形象,或許他想表現他是厲害的、強大的(第一次想到這種可能欸🤔),或許他們過往的教育就是這樣權威式打壓,他毫不自覺地複製了這種模式。
書寫完舒服多了。
整理兩個要點,下次可以說:
💛你這樣說,我感覺有點委屈。
💚你可以提醒,但不需要批評。
覺得自己對於批評的認定與範圍還是蠻模糊的,自己有點玻璃心所以對於批評有點過度敏感,會被我放大解釋,所以我會自我質疑自己的判定😂😭
好吧請源頭們幫幫忙吧!
源頭爸比請幫幫我整理這個部分~把sensor調整好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