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細數。時] 執念與夢幻泡影

其實吵得沸沸揚揚太容易引戰或有人偏頗發言的新聞我時常略過不看,只是撇見林的父母聲明,太有感。

回憶起高中時,同學對於補教老師的愛慕。


"感覺他人純樸成熟又有幽默感"

"上課說過,有人看他有小老婆的命,會不會是我呢..."


語句或有誤差,概略是這樣的意思與情境。


補教名師在台上的笑鬧與意氣風發,偶爾穿插講述人生道理的巍然,懵懂的學子多少困頓多少崇拜,即便對方像小丑般在台上耍鬧,仍舊是沉悶升學壓力下曾經帶給自己成長與歡笑的那一人,是嗎。


在那還不懂愛的年代,還未熟,便先學會了委身,花一摘,枝條垂敗,人亦如折柳般散去。


至此,對情愛異性的觀感,則如斷去接不回的骨,時時沉痛而曲折猙獰。


無法平復的傷痛,想讓對方也嚐受相等痛苦的念頭。


最難受的,是在無法放過他人的同時,也無法放過自己。


在自毀的同時,成就更為扭曲的情愛。

與當初美好的期盼,對真愛的嚮往徹底背道而馳。


感覺,寫到這,不再是撻伐與滿腹哀傷,或許更像是對人性的詮釋與註解吧。

只是這次亦用生命劃下了句點。


「我像隻中槍卻沒被拾走的動物,寧願被吃,也不願孤單死去。.........像側睡,你形容藍花紋的被子服貼她,「像個倒臥的青花瓶」。如果你的興趣不是插花多好。如果你不把自殺當成最偉大的恭維多好。如果一個女生自殺了你就收手多好。最可怕是揣著老師的身分一面犯罪。學問何辜?書頁多麼清白?」


─  林奕含臉書 https://goo.gl/Jnwxv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